目前,各地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已渐次出炉,江苏省上半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大关,省内13个设区市中,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四座“万亿城”蹄疾步稳,苏州半年GDP过万亿领跑全省;经济增速方面,苏北四座城市位列省内前三,连云港拿下增速冠军。
【资料图】
苏州领跑全省 国内反超成都
苏州的经济答卷总是备受关注。7月25日,苏州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1458.4亿元,同比增长4.7%,比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就全国城市十强论,苏州超过成都,重回全国第六。
实体经济是苏州经济的“脊梁”。上半年,苏州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09万亿元,总量位列全国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910.4亿元,同比增长9.3%;受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产品等中上游企业生产情况良好。日前,苏州召开集成化装备制造和工业母机产业发展专题会,提出加快形成集群式创新优势,确保重点产业链“压不垮”“搬不走”“拆不散”。
除苏州外,江苏其他三个“万亿城”南京、无锡、南通等也表现抢眼:南京以8316.92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5.6%;无锡以7105.67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6.6%;南通上半年GDP达到6032.4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的大关。
连云港反超宿迁 增速全省第一
从增速来看,苏北城市表现亮眼,盐城、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均高于6%。江苏省内上半年增速前三位城市都在苏北,分别是连云港、宿迁、徐州和淮安(与徐州并列第三)。其中,连云港保持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2.9%,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省内第一。
2022年宿迁GDP为4111.98亿元,连云港为4005.03亿元。彼时,宿迁完成对连云港的“逆袭”,也引发了舆论热议。虽然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全省排名最末的两个城市仍是连云港、宿迁,但在排名上连云港已反超宿迁。
从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表现来看,连云港的起飞得益于工业的厚积薄发。依托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国中化等龙头企业带动,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正在连云港加速形成。随着石化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回升向好的因素不断积累。数据显示,上半年,连云港二产增加值增速高达21.3%,宿迁则为9.4%。今年5月,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连云港调研时指出,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连云港其势渐成、其时将至。
7月26日,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主持召开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暨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时表示,要更大力度拓空间,依托石化、“三新一高”等产业创新优势,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对接,加快释放科技创新乘数效应,积极开辟海洋经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常州徐州后劲足 盐城紧追扬州
江苏13市“高手如云”,其他城市发展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上半年,常州、徐州两市GDP均在“4000亿”级别。“新能源之都”常州去年的GDP达9550.1亿元,距离万亿门槛只差“临门一脚”,上半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5.4亿元,增速达7.0%。其中,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产业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较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从动能看,新能源制造领域产值增长24.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行业完成产值分别增长170.3%、25.9%和11.0%,“新三样”出口增长27.7%,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27万辆。
今年6月,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2023世界新能源博览会上说,当前,常州正加速成为新能源聚链成群的“高地”、发力成为新能源技术策源的“重地”、致力成为新能源企业逐梦圆梦的“福地”、努力成为示范应用先行探索的“热地”。常州将迎来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时刻,陈金虎表示,要咬定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目标,聚力建设新能源之都,实现产业创新能力、改革开放水平、城市能级、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六个提升”,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也是冲击“万亿俱乐部”的种子选手之一。上半年,徐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09.09亿元,增速达8.0%,与常州相差约500亿元。从“343”创新产业集群看,除工程机械、医药健康分别下降13.6%和5.4%外,其他8个集群均保持增长,特别是绿色低碳能源、集成电路与ICT、安全应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此前,徐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徐州GDP将超过1万亿元。在2023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徐州再次明确:锚定“十四五”跻身万亿级城市行列不动摇。
此外,扬州、盐城、泰州上半年的GDP均在3000亿级别,盐城作为去年“进步最快城市”,正紧追扬州,上半年两市GDP仅相差3.95亿元。GDP在3000亿以下的城市有四个,分别是镇江、淮安、连云港和宿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