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技能人才突破379万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技能人才力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张春晓
本报通讯员 范洪艳
从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到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再到成为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最年轻的高级讲师,与工业控制专业相伴近10年的“95后”袁强一路“逆袭”。“当你内心无比热爱一件事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无穷的潜力和可能。”袁强说。
山东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为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沃土。当前,山东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大军。山东深化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一大批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技能人才力量。
培育更多优秀技能人才,需夯实培训之基。山东把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初步建成以技师学院为主要层次、技工学校梯次发展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截至2022年底,我省共有技工院校207所,其中技师学院48所,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技工院校招生超过17万人,在校生达到45万人,位居全国第二。在聚焦技工教育发展的同时,山东围绕破解技术工人结构性矛盾,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2万人次,培养新型学徒8万多人,技师、高级技师19.5万人。
“既要长本事,也要给技能人才搭建证明自身价值、实现技术突破的平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文勇介绍,山东立足本省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已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9个;累计投入省级以上经费1.69亿元,带动各级投入经费超过3.5亿元,技能人才有了施展才华的高端平台。
“得益于省里的好政策,我在去年被评聘为企业特级技师,与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型劳模人才王树军说。为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山东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自主设立特级技师岗位,目前,全省已经有253人被企业评聘为特级技师,调动了职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近年来,山东紧紧扭住人才评价这个“牛鼻子”,一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把技能人才评价权“放”给企业。目前,全省自主评价已完成备案企业6281家,累计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7.5万本,备案企业数量、自主评价技能人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赋予我们较大的自主权,体现了技能人才评价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山东全面深化高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贯通互评”,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破除人才“跨类”发展“从零开始”的天然壁垒。从工程技术领域开始,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直接横向申报相应层次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目前全省共有1646名技能人才获得相应领域的专业技术职称。
任何领域人才的成长进阶之路都离不开激励。“我们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相衔接,不断增强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涛表示。
在省内,高技能人才可以持“山东惠才卡”享受出入境和居留、户籍办理、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29项绿色通道服务,服务数量和内容在全国均处于领先水平。
物质奖励方面,山东累计选拔1952名齐鲁首席技师,四年管理期内每人每月给予津贴1000元;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分别给予6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
政策引导方面,山东制定发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体现技能价值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技能岗位工资价位发布机制,连续5年发布50个技能岗位工资价位信息和不同岗位等级工资价位,引导企业提高技能人才工资水平。
让技能人才立前排、站“C位”,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山东多措并举为高技能人才发展创造更加务实的环境。截至目前,全省高技能人才突破379万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2人,全国技术能手695人,高技能人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