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南航力量为航天员太空活动“保驾护航”。应航天员中心、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委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参与研制“水下机械臂及其智能控制系统”,创新性研制出了国内首台10米级水下大作业空间、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水下机械臂,该系统逼真地模拟了空间站出舱活动的机械臂转运以及定点作业支持工况,是出舱活动任务工程实验验证和航天员训练的重要保障。
在航天飞行过程中面临失重、亚磁场、噪声、辐射等特殊环境,航天员的健康状态对于航天任务的完成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长期飞行。南航科研团队聚焦航天特因环境,关注脑功能和视觉健康,服务航天员健康。
为守护“神舟”飞天,南航科研团队承担了一系列课题。如承担《新一代载人火箭贮箱焊接变形控制研究》相关课题,突破航天铝合金大尺寸复杂结构焊接过程形性精准调控技术,助力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
为保障“天宫”巡天,减少航天器对接过程中会产生的震动和撞击,南航科研团队研发了一套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测试空间环境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测试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多个神舟系列飞船任务中。
此外,南航科研团队还参与了“空间结构在轨自主组装的动态控制”“空间站伸展机构疲劳评估与试验验证”“空间站柔性太阳翼设计”“空间站大功率电源系统”“核心舱复杂结构原位多机器人协同装配技术”“航天级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空间在轨机器人”“新型空间弱撞击对接机构及其柔顺控制技术”等多项科研项目。
架起“天地间通讯桥梁”,中国电科55所研制配套了多款微波模块、二极管等产品,再次护航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在此次任务中,55所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配套的多款微波模块、二极管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飞船和运载火箭,支撑保障微波信号的收发、变换与处理,在天地间架设起一条看不见的“空间链路”,串联起天地通讯,在点火起飞及后续的交会对接、自动撤离等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助力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完成既定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6时2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保障飞船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中国兵器工业第214所苏州研发中心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驱动机构在工作期间气体压力的变化,为飞行器的驱动安全提供监测支撑,为对接后的开舱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电路用于载人飞船的电源分系统,驱动步进电机,控制太阳能帆板的姿态,精确调整太阳帆板与太阳照射方向的相对方位角,实现高效利用太阳能照射为飞船提供电能,为对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直流有刷电机驱动电路用于对接机构系统的驱动器中,对接结构中直流有刷电机供电,驱动对接机构捕获锁的正反转和闭锁功能,为对接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保障。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关键词: